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棠”归“家”
成功放归后的“海棠”在海面缓缓游动。 本报记者 王程龙 摄

  ■ 本报记者 黄媛艳 王程龙

  “朝阳下的奇迹!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回‘家’了!”5月26日6时15分,朝霞盈空,“海棠”在人们的注视中,向大海远方游去。

  1月3日,一头重达500公斤的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滩搁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随后,三亚开始了一场145天的合力大营救,政府职能部门、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和专家、志愿者、技术人员接力救援,成功让“海棠”恢复健康,踏上回“家”路。

  70海里的回“家”路,需要耗时近12个小时。这一路,注定不寻常。

  5月25日18时30分,利洋358科考船搭载着领航鲸“海棠”,从三亚启程,前往水深500米深的海域。装有“海棠”的专业水槽放置在船尾的甲板上,“海棠”的点滴变化牵动着20余名随船人员的心。每隔5分钟,随船保育员都会用手轻抚“海棠”额隆,感知体温,用水瓢往身上洒水降温。

  “为‘海棠’浇水降温、扶正身位、检查呼吸次数,大家都在精益求精,不放过每个细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说。

  受海上风浪影响,利洋358科考船在航行中左右摇晃,“海棠”体位也因此产生侧偏。5月26日零时,随船志愿者刘冰雪发现“海棠”体位偏左,大家立刻投入“战斗”。

  大家协力调整装有“海棠”担架布的位置,同步在“海棠”身体与担架的空隙塞进高密度海绵,以防它的左胸被压伤。

  海上的夜静悄悄,克服深夜的疲倦,大家始终紧盯着“海棠”的变化。凌晨2时许,新的意外来临。

  随船志愿者胡雁思汉发现“海棠”躯体起伏大,呼吸从正常状态下每5分钟3次增加到每5分钟7次,如人类睡觉时突然惊醒般的状态。

  “评估‘海棠’状态后,随即协调船只中途停船,更换新海水,并不停为它降温。”胡雁思汉透露,大家持续忙碌到凌晨4时许,“海棠”呼吸终于恢复正常。

  5时许,利洋358科考船抵达北纬17度28分、东经110度15分,这是“海棠”放归的海域。

  现场指挥员发出指令,船尾龙门吊的吊臂缓缓升起,装有“海棠”的担架布随即从专业水槽中脱离。到达一定高度后,吊臂移动方向,缓缓下降,平稳地将担架布平放在船舷旁。

  “一二三……”打开担架布捆绑绳,大家小心翼翼将“海棠”双鳍从担架布中取出,尔后齐力拉起担架布一侧。

  随着担架布展开,“海棠”开始翻滚,扑通一声落入海中。

  “‘海棠’游出数米后,又转回头,仿佛和大家告别。”蒲冰梅说,与它相处的4个多月,大家都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情感。

  “希望它能尽快找到家人和朋友。”目送“海棠”远游,志愿者李波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离去。

  (本报三亚5月26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文明红黑榜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视觉
   第006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新海垦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海之南
   第018版:物种
   第019版:乐活
   第020版:逝者
   第022版:文苑
   第023版:人物
   第024版:悦读
   第026版:随笔
   第028版:影视
“海棠”归“家”
浙江游客宋科威:因为它,更爱三亚
海南日报融媒看点
救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