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璐璐
电影《三大队》正在热映中。该片由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张冀编剧,张译领衔主演。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原作名为《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作者深蓝),讲述了刑侦大队队长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办理一起恶性案件的过程中导致嫌犯之一意外死亡,被判入狱,出狱后依然坚持以普通人身份追踪在逃嫌犯的故事。
延续原作小说的气质
电影延续了原作非虚构小说的气质,整体走纪实风格。在摄影方面,多用叙事性中景镜头,给程兵多个特写镜头表现其情绪的细节,力求真实纪录感。场景色调基本为暗色的青灰、黑蓝,并辅以暗黄色,以冷色调烘托灰暗的氛围,传达冷峻的气质;美术置景着重于展现二十一世纪初的年代感和市井气。值得一提的是,关键情节处多次使用管弦乐作为配乐,颤音干涩刺耳,很好地契合了追凶无望的孤独悲凉感。
电影开篇是很标准的警匪片,从接到案情赶赴现场查证到抓紧黄金时间进行抓捕,情节紧凑,高潮迭起,直到三大队众人在审讯王大勇时没忍住动了手,以程兵关上审讯室的门为分界线,情节急转直下。众人入狱又出狱后,叙事节奏放缓,叙事重心不再是探案,而是以平静的镜头,记录脱下警服的普通人如何用自己的笨办法追捕嫌犯,少有营造和揭开悬念的抽丝剥茧,更注重展现程兵在追凶路上坚持前行的“执”。
一个关于人生的选择
原作并没有提及三大队的其他人,程兵在多年的追凶路上自始至终孤身一人。影片最大的情节改动,就是让三大队的队友们跟程兵一起追凶。程兵出狱后,三大队的众人齐聚在师傅墓前,程兵表示自己要去长沙找嫌犯王二勇时,众人都选择追随他的脚步(唯一选择不去的蔡彬在下一幕还是赶到了长沙),难免有一种理想化的热血,而后续追凶路茫茫,追凶队伍换一个地方走一个人,在情节设置上又略显煽情与刻意。
但换个角度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队友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人性使然,他们选择退出后的道路其实也映射了程兵可以有的选择。
在西双版纳,最后一个队友蔡彬因为罹患胃病选择放弃,两人下河看谁能先游到对岸,游到河中心蔡彬游不动了,他再一次劝程兵:“找不到(王二勇)是因为老天给他机会让他重新开始。你要不要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开始?我们都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开始。”程兵的回答是游到对岸,头也不回地挥手走了。亲情、金钱、爱情、健康,他有无数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可以选择停下脚步,但这些人之常情被他抛在身后,他不回头,所以他是程兵。追凶的路上,有人放弃有人坚持,放下执念想奔赴新生活当然没有错,但正是放弃反衬了坚持的可贵。
坚持多年,千里追凶,程兵为抓到王二勇、完成三大队任务的执念走遍了天涯。这其实是一个很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但电影选择了平实的表达手法,没有过分拔高程兵的人物形象,他没有多高超的追踪手法,也没有多好的运气,正如监制陈思诚所说:“我觉得犯罪不是它最核心的标签。它是用一个警察追凶的故事,讲关于人生的选择。”
里子始终是警察
最后二十分钟,影片忠实于原作,记录程兵孤身一人追凶的历程,他依旧辗转各地,借搬货人、快递员、送水工等可以大量接触人的身份,用最笨的方法深入摸排,大海捞针式地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王二勇。一路坎坷,多年磋磨,他渐生华发,面容苍老,身形佝偻,他已不再意气风发,线索寥寥的追凶是一场孤独的信念之战,他的肉体和精神都在挣扎。已经过上新生活的狱友阿哲想帮他,因追踪在逃犯而死,被警局抓住的犯人却仍不是王二勇。这似乎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程兵出警局后,在路边随意摆放的几面破镜子里看见沧桑的自己,镜子支离破碎,镜子里的他也快碎了。多年来,师娘、队友、女儿等人都劝他放下,他也终于对自己说放下,但哪怕想放下,他也在不自觉关注各种线索,在有新思路时,仍不假思索地继续追凶。案没破,他的里子就始终是警察。
影片结尾,程兵终于将王二勇送进警局,他走出警局时阳光很好,是影片里难得一见的大晴天。师傅、老马、廖健、徐一舟、蔡彬,三大队的人按离开顺序一个个向他走来,简简单单点点头或喊一声“程队”,而后与他擦肩而过,他走到街上,归入人海,他终于和自己的队友们一样放下执念,奔赴生活。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