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惠 金昌波
盼望着,盼望着,一场文化盛会就要来了。
1月31日,由故宫博物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联合主办,海南省博物馆承办的“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将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2月1日,这个展览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期到2024年4月30日结束。
这个为期3个月的展览有啥看点?
看真迹
对于一个展览,展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展览的效果。这次展览,最大的看点,就是真迹。
在海南举办的此次苏轼主题文物展,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真迹首次故宫外同展展出。目前,“宋四家”文物已到位。
在东坡1号展厅,苏轼真迹《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被摆放在“C位”。透过高清的展柜玻璃,见字如面,惺惺相惜。诗意,笔墨,还有当时的苏轼,融通为一。
这是苏轼写给友人陈慥的两封书信。一封欢喜,《新岁展庆帖》给陈慥拜年,“祝颂无穷”,关心“起居如何”;一封悲痛,《人来得书帖》悲悼陈慥的哥哥去世,“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挠乱,进退不惶”。
这两封写给友人的信,距今已近千年,但笔墨背后透出的喜怒哀乐、人生况味,依然能感染现代观众。
苏轼的学生中要数黄庭坚最为有名,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展览中有一幅黄庭坚真迹《惟清道人帖》,书于公元1094年,黄庭坚在帖中赞叹了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惟清道人的操守和智慧才识。
将“苏黄”真迹对比着看,你会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苏轼写字,短促的笔画密叠起来,长笔画向外伸展,字态体势横斜、浑厚扁硕,被黄庭坚戏称为“石压蛤蟆”。而黄庭坚的字清瘦苍劲,则被苏轼打趣为“树梢挂蛇”。
在苏轼的字迹中,还能看出他是一个不守成的人。当代书法史学者刘涛曾说,如果用“法”来绳约苏轼的字,能找出不少病笔。而苏轼早对此类问题作过回应:“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僵硬的美的标准,不如活生生的带有缺陷的个性。”刘涛说,这也体现了苏轼不刻意、不执着的鲜明个性,以及忠实于内心感受远甚于外部评价的创作初衷。
除了苏轼、黄庭坚的真迹,还有“宋四家”的另外二位——米芾、蔡襄作品展出。其中,米芾的《道林帖》和黄庭坚的《惟清道人帖》首次以展览形式展出。
除了“宋四家”,这次展览还有宋徽宗、雍正、乾隆、祝枝山、纪晓岚、郑板桥、罗大观、张大千等名家珍品展出。行走在海南省博物馆,一不小心就能与中国书画艺术领域的“顶流”相遇。
看三苏
想读懂苏轼,就不能只看苏轼。
苏轼的优良品格来自苏家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怎样的家风,才能培养出如此旷世奇才?
在展厅里,顺着苏氏族谱往前追溯,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苏轼曾祖苏杲乐善好施、祖父苏序扶危济困、伯父苏涣为官端正……苏家逐渐形成了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良好家风,塑成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为政思想和品格修养,铸就“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传世佳话,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生机。
苏洵虽然“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但是“二十七,始发愤”,幡然醒悟后便闭门苦读十年。大器晚成的他吸取自己“以懒钝废于世”的教训,悉心指导孩子读书治学。
本次展览还将展出海南省博物馆所藏民国时期的一套6册《三苏策论》。策论在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在这套策论中,“三苏”主张文章要针对实际问题,要有为而作,就像五谷可以充饥,医药可以治病,追求文风的朴实和文笔的自然流畅。这与当时正在酝酿中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遥相呼应。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对于当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提起苏辙,有人说他的一生不是在当官就是在“捞”哥哥。其实他既有与苏轼“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兄弟情深,也写出过许多才华横溢的文章。
展厅里有一件苏辙行书《题灵岩寺》诗拓片,这是苏辙在1079年游山东济南灵岩寺所题写的《题灵岩寺记》,刻碑镶嵌在灵岩寺辟支塔旁的院墙上。这篇诗文不仅再现了900多年前灵岩寺景区的兴旺鼎盛,也生动描绘了一幅柏檀叠秀、泉甘茶香的山水画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通过一件件文物,“三苏”家风的精神内核更立体地呈现眼前,不仅影响着一代代苏门子弟,也升华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追寻的浩然清风。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看宋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清明上河图”,都藏着对那个年代繁华盛景的无限遐想。
一年前,古装偶像剧《梦华录》引爆网络,剧中精致还原了宋代生活的许多细节,宋韵的格调更是一时间成为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部电视剧所展示的背景时代,正是苏轼所处的时代。本次展览将宋代背景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宋代精品文物,向观众呈现出苏轼所处的时代风貌,让人们能够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展厅里有一组展示宋人的流金岁月之物——北宋镀金荔枝纹银带板,这是来自江西省博物馆的馆藏一级文物。
带板,即腰带,在宋代,腰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但以带板质地和数量区别官阶,还将金带定为最高级官员的主要腰带。这件腰带采用宋代流行的捶揲高凸花工艺,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边框用夹层法镶包,增强了其厚重的艺术效果。
据展览讲解员介绍,该套带板物主为郭知章,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十一世孙,也是与苏轼同朝为官的同事。这件腰带由于物主及时代明确,是目前所见等级最高、最为精美的宋代带板,对研究宋代政治、服饰制度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堪称“宋代第一带”。
为了让宋韵的氛围更好地呈现,海南省博物馆开放了夜间展览。伴着星光,走走停停,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在“宋四雅”的活动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宋朝人的生活。
在东坡古风集市,设置了宋代娱乐项目,有捶丸、投壶、蹴鞠。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见投壶和蹴鞠,对这两个项目比较熟悉,那什么是捶丸?
在展厅展柜里,有多个大小不一、陶泥制成的小球,这就是2019年三苏祠式苏轩遗址出土的捶丸。“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是一种击球入穴的古代球类运动,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
据专家介绍,这些捶丸与三苏父子生活的年代十分接近,从中可以窥见宋人的休闲娱乐活动,苏轼与苏辙两兄弟儿时很有可能也玩过捶丸。
穿越千年,宋韵文化沉淀出的智慧,是一座富矿。逛展之余,你可以来到集市进行捶丸互动、蹴鞠比赛、投壶游戏,亲手“挖一挖”这座富矿,真切地感受宋人风雅。
有人说,懂了苏轼,会被治愈一生。观展的过程,何止是在寻找苏轼的精神世界,也是在寻找我们治愈内心的一方良药。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作品,把苏轼的乐观、通达、智慧直观地摆在人们眼前,也许是一个眼神的交汇,也许是一次思想的共鸣,足以指引我们对抗困顿、走出迷茫。
正如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喜欢苏东坡,是因为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