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黄相交
灯下故人来
北宋黄庭坚《惟清道人帖》,一级甲等文物,纵29.3厘米,横31.8厘米。黄庭坚书此帖于1094年夏日。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为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 故宫博物院藏

  ■ 韩惠娇

  “千古风流 不老坡仙——苏轼主题文物展”中展示一件宋代黄庭坚的《惟清道人帖》。黄庭坚是苏门四大学士之一,与苏轼性情、才情最为相近,在文坛上被称为“苏黄”。二人在书法、文学、禅学等领域都多有涉猎,志趣相投,情谊深厚。在二人的笔记和诗文里,记录了很多二人过往。尤其是黄庭坚,其致力于书学,真切地记录了很多苏轼学书渊源、创作状态和书学理念。黄诗、苏词像是宋代艺坛上闪耀的双星,二人星光璀璨,交相辉映。

  君子之交

  黄庭坚出生于江西修水县书香世家,年少时已才气初显。七岁时,一首《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名动乡里。22岁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熙宁五年(1072年),其岳父孙觉爱重其才,曾拿着黄庭坚的诗求苏轼推荐,苏轼笑着回应说:“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无需逢迎人,而人皆被其吸引,往后必声名大盛,欲逃而不得。由此盛赞,可见苏轼对黄庭坚的赏识。黄庭坚亦敬仰苏轼如仰视高峰,以师礼事之,与晁补之、秦观、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此后,苏黄开始诗文相交,唱和不绝。

  然而,苏轼“乌台诗案”爆发,受牵连者甚广,黄庭坚虽与苏轼未曾谋面,但因往来的诗稿被视为“同党”而被罚。黄庭坚人品贵重,不因祸而避,直言为苏轼正名,此后亦被卷入政治的旋涡中,仕途几经坎坷。

  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复相,苏东坡得以复官。一年后,这对鸿雁往来的朋友终于在京师相会,二人经常讲道论艺。居京城三年,二人仕途顺遂,身边有良朋,杯中有美酒,往来酬唱赠答,快哉快哉!可惜,好景不长,又复卷入党争中,二人都遭一贬再贬,在坎坷的仕途中,黄庭坚逐渐绝了文章经纶志。

  在《苏黄尺牍》文集中,二人信手直写的尺牍,自然从容,天真弥漫,文气纵横,有情有趣,有生活有历练,是除了苏词、黄诗以外,了解苏黄二人生活、交游的一手资料。

  苏轼与黄庭坚是君子之交,以才学为引,志趣相投,诗文相会,留下千古佳话。

  志趣之交

  苏轼与黄庭坚不仅才学相当,还志趣相投,苏轼是资深老饕,黄庭坚也不遑多让。黄庭坚曾贬谪四川宜宾,在宜宾的山明水秀中,独独对宜宾盛产的苦笋情有独钟。曾写下书法名迹《苦笋帖》,文中看似说笋,实则说自己处世之道: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大概就是,“夏虫不可语冰”之理。此处可见黄庭坚的理性和克制,这一点,与苏轼大为不同。黄庭坚对仕途心灰意冷,但对美食,这二人是抱有一致的热情。

  苏轼写《春菜》,黄庭坚就写《次韵子瞻春菜》;黄写《食笋十韵》,苏就作《和黄鲁直食笋次韵》。一人说,为了苦笋和江豚,不须等到齿摇发落,明年辞职回家;另一人则捧哏,不须明年,明日青衫诚可脱;黄写诗夸笋好吃,苏写诗调侃黄食笋的馋样。一来一往,俏皮可爱,于纸间都可见二人亲密无间,知己般相得。

  即使苏东坡被贬到琼州,黄庭坚作为东坡第一忠粉,亦在巴巴等待东坡的音信。在“答李端书”中,写道“老来懒作文,但传得东坡及少游岭外文,时一微吟,清风飒然。顾同味者,难得尔”。

  书学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苏黄不仅仅是如此,苏东坡是良师,黄庭坚是益友,二人在书法上互相切磋,相互增益。黄庭坚认为“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苏轼则单勾执笔,执笔甚下,肘臂着纸。二人执笔之法,几近对立,书法风格面貌也是天差地别。黄庭坚用笔瘦劲,而苏轼用笔多肥厚;黄庭坚结体刚健舒展,苏轼则结体紧实,几不开张,骨肉丰满;黄庭坚笔势紧而遒劲,节奏分明,苏轼则行笔如汩汩流淌的溪泉,平匀松快。二人对彼此书法面貌上的“对立”,也曾言语机锋,彼此戏谑。

  《独醒杂志》卷三记载:“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黄公书法瘦劲若“树梢挂蛇”,苏公其书扁而结体紧致若“石压蛤蟆”,乍一看似乎是二人互相贬驳,实则调侃之语道出二人特点。“树梢挂蛇”,取黄笔法瘦硬,笔势如蛇欲出而徊圜之势,用戏谑之法称赞黄笔力刚健笔势迅疾;“石压蛤蟆”则是苏体呈现出矮胖,结体紧,且用笔丰厚的特点。后人多以为此二人相互鄙薄,实则书者深谙彼此特点。自知书法之美是千姿百态,环肥燕瘦,各美其美而已。

  二人书法面貌的差异不仅是因为二人执笔法不同,更深层的原因是,二人学书的目的差异。东坡于书道,是“无意于佳乃佳”,志不在此,书写是文以载道的手段;而鲁直则是致力于追求,“家藏古本数十百,千奇万怪常搜索”,所以苏字松秀,黄字紧劲,苏字以实用的行书见长,而黄庭坚草书独具一格。二者作品两相陈列,实在值得一观。

  公元1100年,黄庭坚为苏轼的《寒食帖》写下跋文《题苏轼寒食帖跋》,文内盛赞“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夸寒食诗帖的诗好、字好,期待再与恩师相逢,“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可惜,再无相见。东坡先生卒于北归路途。据传,听闻噩耗,黄庭坚悬挂东坡像于室内,时常焚香敬拜。

  引用黄诗一句作结语,苏黄相交“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本省新闻经济
   第005版:要闻
   第006版:民生新闻
   第007版:理论
   第008版:理论
   第009版:专题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博览千年
   第014版:博览千年
   第015版:山海识东坡
   第016版:山海识东坡展陈亮点
   第017版:山海识东坡居琼岁月
   第018版:山海识东坡居琼岁月
   第019版:山海识东坡居琼岁月
   第020版:山海识东坡居琼岁月
   第021版:山海识东坡居琼岁月
   第022版:山海识东坡身行万里
   第024版:山海识东坡身行万里
   第025版:山海识东坡身行万里
   第026版:山海识东坡身行万里
   第027版:山海识东坡身行万里
   第028版:山海识东坡身行万里
灯下故人来
古雅小行书自然随性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