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安明
因一生酷爱收藏灯具,家在海口67岁的王福和被人称为“灯痴”。更令人钦佩的是,2018年,他把自己收藏的近千件灯具捐给海口供电局建灯博物馆,其中就有海南第一盏电灯。
“我们一家人都在电力系统工作,这是我父亲王书林,他是海南第一位高级电工。”王福和给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了一张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王书林头戴一顶黑色帽子,站在后排的王福和青春年少。
1914年8月,清末举人林居升、华侨商人姚如轩等人合资11万银元,在海口海甸岛成立了海南第一家电力企业海口华商有限公司(后改称琼郡启明电灯公司),标志着海南电力行业诞生。厂房内有一台20马力的柴油发电机,安装在发电机上产自英国的灯,就是海南亮起的第一盏电灯。
“我父亲16岁进入琼郡启明电灯公司当学徒。次年,日本侵略者攻占海口,他们拆除启明电灯公司,去文明东一带新建发电厂,父亲拆下这盏电灯保存起来。”王福和说,1980年父亲去世后,这盏电灯长期由他保管。如今,它和其他古今灯具,静静地“躺”在位于海口供电局4楼的灯博物馆里。
“这款镂空长叶纹银制电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类台灯,外形很像煤油灯。”王福和介绍,民国时期,由于塑料还没普及,海南电灯的表面大多是铜制、银制或玉石制的,绝缘性能没有那么好,所以有一定的漏电风险。当时,海南的发电量很少,大部分老百姓用不上电。
1972年,王福和初中毕业后进入海口供电公司工作。“1950年以后,虽然海南的发电量增加了,但电价还有点贵,70年代大概是0.25元每千瓦时,一些海口居民家,即便装了电灯,也会继续使用煤油灯,电灯只有吃饭或客人来了才开。”他说。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电力行业发展提速,发电装机容量从1988年的36万千瓦,增长到2013年底的509.85万千瓦,不仅海口居民都用上了电,中西部偏远山区居民也用上了电。“近10年来,钨丝灯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LED灯,我家也用LED灯。”王福和说,现在的灯具花样百出,一些灯具不仅起到照明作用,也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