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3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红绿灯上岗记
  1989年国庆前夕,刘郴(左边戴帽者)和同事在海口大同路安装红绿灯。刘郴供图

  游客在海口滨海大道体验自助红绿灯。资料图

  ■ 海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党朝峰

  两人拿着电缆,一名技术人员站在梯子上安装红绿灯……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交通设施管理大队大队长刘郴保存着一张拍摄于1989年国庆前夕的照片。照片中头戴一顶尖帽的他,正在大同路参与安装海口的第一批红绿灯。

  道路交通面貌的变化,折射出一个地方的发展进程。1989年9月30日,海口首批11个路口的红绿灯系统投入使用,给许多海口市民带去惊喜。此后,海口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人们出行的工具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智能化的交管设备

  “当时,海口是全国仅剩的几个没有安装自控红绿灯的省会城市。”刘郴跟红绿灯打了几十年交道,谈起海口安装第一批红绿灯的故事,他回忆满满。

  1989年秋,按照上级的指示,海口市接收了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1套红绿灯系统,并在国庆前将它们安装在解放西路、大同路等11个路口。“红绿灯安装时,大家都很好奇、很激动,围过去观看。”不过,刘郴和同事很快发现,这些从国外进口的红绿灯有些“水土不服”。

  “那批红绿灯对电压的稳定性要求很高,直接接入电源会导致电压忽高忽低,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接入稳压器后,可以正常使用。此外,蚂蚁特别喜欢那批红绿灯的电缆线,有时红绿灯用着用着就短路了,把进口电缆线换成国产电缆线,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我们当时还调侃‘蚂蚁也喜欢进口货’。”刘郴笑道。

  刘郴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海南的专业设备比较匮乏,没有设备可以把维修红绿灯的工作人员举到高处,只能用麻绳将三节梯子捆在一起变成一把长梯子,一个人在梯子顶端维修,下面至少要有两个人扶住。由于红绿灯故障率较高,他们需要随时待命,有时在半夜处理突发情况。

  2004年,海口开始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安装自助红绿灯,行人可以按键预约过马路。从2010年开始,随着红绿灯设备逐渐国产化及云梯的使用、互联网的应用等,红绿灯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数倍。“现在只要在办公室动动手指,联网的红绿灯就会立即调整好秒数,及时对路况进行控制,跟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刘郴说。

  “2004年我刚进交警支队的时候,海口只有几十套红绿灯,而且功能单一。抓拍闯红灯行为用的是胶卷相机,隔两天就要去换胶卷,否则无法继续使用。”海口市交警支队科技通信管理科科长陈冬见证了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的进程。他说,近年来越来越能感受到交通管理中的科技力量,比如2007年,海口交通指挥监控中心建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投入使用;2008年,滨海大道、人民大道等12条道路实施绿波控制;2014年,道路交通流量监控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海口交通大脑”项目开始实施。

  人行天桥能“挡雨遮阳”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随着人口涌入和汽车拥有量增加,过街设施不足的问题开始暴露。20世纪80年代末,海口开始兴建人行天桥。1989年9月30日,友谊商场前、今海府路老省委前的人行天桥最早投入使用。

  横跨大同路的友谊天桥虽然不长,但30多年来,一直承担着连接友谊商场和解放西商业街的功能,为人们交通出行带来便利。“这座天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它连通这里的商圈,方便市民游客逛街购物。”在解放西路做服装生意的陈先生说。

  离友谊天桥不远,建于1993年的龙华天桥已有31年历史。龙华天桥是海口为数不多有遮阳棚的天桥之一,遇到下雨天,经常有市民上桥躲雨,天气炎热的时候,走在桥上也能感受到一丝清凉。可以说,“既能挡雨,又能遮阳”是这座天桥的真实写照。

  2023年9月,海口国贸路天桥启用,这座天桥不仅能“挡雨遮阳”,还预留了供电动自行车行进的通道。这一用心设计,引发不少群众点赞。

  近几年,随着运力的增加和线路的优化,选择坐公交车出行的人数有所增多。海口公交车的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记者从海口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当时的1路公交线路(海口至琼山府城),即现在的4路公交线路,是海南国有公交历史上第一条公交线路,已存在73年。这条线路是海口历史最久、运营里程最长、客流量最大的公交线路之一。

  “以前的4路公交车没有空调,夏天司机和乘客坐在里面很热,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空间更大,体验感更好。”海口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车队队长郭仁豪介绍,2003年到2011年,海口的公交车逐渐换成了燃油空调车,市民坐公交不再像“蒸桑拿”。

  目前,海口公交线路已达152条,有公交车近2000辆,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区。随着新能源公交车技术更新迭代,市民乘车变得更加舒适。

  “90后”穿城而过去上班

  “最大的变化是,路网密了,红绿灯多了,许多断头路被打通,然后路上新能源车越来越多!”谈到交通的变化,在海口开了19年出租车的“全国劳动模范”龚银州颇有感触地说。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海口已有出租车,但大多是商人、游客乘坐,普通市民很少坐。

  2003年来到海南后,龚银州驾驶的第一辆出租车是绿色的捷达,捷达是当时海口出租车行业使用较多的车型,油耗成本大概是0.5元每公里。2009年前后,海口的出租车基本上全部换成了蓝白色的海马轿车,燃油车逐渐被天然气车辆取代,能耗成本降到0.3元每公里左右。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2019年龚银州开始驾驶新能源车营业,能耗成本进一步降低至0.1元每公里左右。“现在运行成本低,但因为要与数量众多的网约车竞争,生意也不太好做。”龚银州说。

  近些年,海口城市交通面貌的变化,还表现在路网的完善,比如海口修建海秀快速路,提高西海岸至城东的通行效率;建设海口湾畅通工程,将骑楼老街、钟楼、云洞图书馆、天空之山等网红打卡点串联起来,方便市民游客休闲娱乐。

  “90后”陈翊君家住海口市秀英区白云路,在海口江东新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天早上6点50分起床,开车送女儿去幼儿园,然后去上班。“我们单位9点钟打卡,幸亏有海秀快速路,不然我可能没有时间吃早餐。”陈翊君说,除了普通道路,希望海口可以多修几条快速路,缓解因人口增加带来的交通压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要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东方篇
   第0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五指山篇
   第010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省教育厅篇
   第01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篇
   第01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海口江东新区篇
   第01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海垦篇
   第01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海南控股篇
   第015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三亚免税篇
   第016版:专题
   第017版:中国新闻
   第018版:中国新闻
   第019版:聚焦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第020版:万宁观察
   第021版:文件
   第022版:广告
   第023版:广告
   第024版:文化周刊
   第025版:海南周刊
   第026版:封面
   第027版:封面
   第028版:封面
   第029版:封面
   第030版:封面
   第031版:特稿
   第032版:乐活
   第033版:物种
   第034版:话题
   第035版:故事
   第036版:鉴藏
   第037版:人物
   第038版:悦读
   第039版:随笔
   第040版:影视
海口红绿灯上岗记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