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瑜
张小满的母亲,一位有着丰富打工经验的农村妇女,因为出生于陕西南部山区,所受教育较少。于是她便格外重视子女的教育,发誓要将孩子送出去,多读书,多见见世面。她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她成为女儿张小满的写作对象。
《我的母亲做保洁》一书,是一部适合所有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阅读的书。作者张小满在乡村生活了十多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从此被城市文明熏陶、融化,成为报社的记者。而母亲春香,则为了讨生活,在陕西和河南多地的县城打工。
随着时间和距离的疏远,母亲和女儿每年春节的时候,才见一面。母女间不会涉及价值观的碰撞。直到2020年,张小满邀请母亲到深圳去住一段时间,也可以打工。张小满得以观察母亲的全部生活。
或者可以这样说,从2020年小满的母亲抵达深圳以来,母亲便成为她观察另外一个世界的摄像头。
张小满第一次在成年以后和母亲住在了一起。一开始,她陪着母亲一起去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商场里做保洁。这是这本书的开始。
在商场里做保洁,需要每隔一个小时到签到表那里签一个名字。张小满这样写她的母亲:“母亲自从十岁离开校园以后,再没拿起笔写过字。签到表里,她的名字写得歪歪扭扭。‘春香’这两个字共十八笔,母亲要写上三十秒,一笔一画凑起来,超出了边框。”
张小满重新发现了母亲对生活的胆怯感,她这样写母亲住在她家里的状态:“她的上班时间比我们更早,怕每天喊她起床的闹钟吵醒我们,她便从不拉上窗帘睡觉靠天光判断时间。同样怕吵醒我们,她起床后几乎不开灯,摸黑穿衣服……一切都给人一种她不是在跟我们过生活,而是在‘寄人篱下’。”
除了介绍母亲的职场。张小满也梳理了母亲的前半生。原来,母亲和父亲的婚姻是通过换亲完成的。母亲嫁给了父亲,而父亲的妹妹,也就是张小满的姑姑嫁给了母亲的亲哥哥。这样的婚姻充满了旧时代的乡村标本。
而随着姑姑的病重离世,母亲辞去了在深圳的第二份清洁工作,一份在政府大楼里做保洁的工作。这是母亲最珍惜的一份工作。张小满这样描述她的母亲的工作感受:“她说,有好几次,管理处的领导去检查,表扬她的卫生做得好,她很开心。即使没有加工资,她还是感到得到了认可。这种认可,对母亲很重要。面对不稳定的环境,母亲不止一次跟我说,在政府大楼工作,让她感到被尊重,认识了不少好心人。母亲做得格外认真,她想着能一直做下去。”
然而,姑姑的疾病迫使父母亲不得不回家去看望。母亲辞职后,果然,再回到深圳的时候,政府大楼的保洁工已经招到了人手,没有了空缺。
借助于母亲回到乡村处理姑姑的后事,张小满梳理了母亲打工的前半生。在中学时代,张小满曾为母亲挣钱的不体面,而同学的父母亲那么优雅和体面,有过不甘心。小满工作以后,母亲努力打拼着供养她和弟弟的形象一直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尽。小满在书中这样描述她的自我成长:“我做了很多练习,从学会不再贬低自己的童年到能自如回答‘你从哪里来’‘你父母是做什么的’。到将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坦诚地用文字讲述出来,我走了很远的路。”
张小满这一段文字写得简洁又沉静,然而却让人十分动容,人的微小的改变,人对万物的接受,是如此之难。阅读张小满对母亲的观察的时候,总能被她那种清晰的客观感动,她是如此疏远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又如此批判性地溺爱着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做保洁》,不仅仅记录母亲进入城市做保洁工的过程,还通过母亲的交往,呈现了底层人生活的切片。在张小满的笔下,每一个保洁阿姨,都如同邻居家的阿姨一样。张小满的文字平静、温暖,并时刻都与她自我的成长产生联系。这样的书写,已经不再是一部流水账式的母亲保洁记录,而是一部充满了深情的散文集。
真诚地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母亲,或者身边的亲人,记录下他们与城市的文化碰撞,也记录下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片段。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