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咏华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稳定器。海南国资国企紧紧围绕在自贸港建设中“当主力军、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定位,着眼战略全局,优化布局结构,突出结果导向,改革激发动力,不断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作为,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显著提升,自贸港建设主力军作用日渐凸显。
海南国资国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力指导下,抢抓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党建引领,以落实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工作抓手,统筹谋划、重点突破,不等不靠、凝神铸魂,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023年12月数据显示,省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费分别达到5070亿元、1202亿元、40亿元、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5%、9%、9%;分别是2019年第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前的3.1倍、2.8倍、2.4倍、2.3倍;资产负债率42.9%,经营风险处于安全可控范围。
着眼战略全局,谋划发展思路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这个伟大工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好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主体作用的制度优势。省委、省政府深刻总结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国资国企发展的经验教训,把国资国企工作摆在全省大局中谋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税收翻两番,分别达到8500亿元、20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担当主力军、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国资系统锚定目标,自加压力,针对省属国资国企“小散弱乱”的状况,开展全系统企业综合分析,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布局结构调整方案,出台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看清楚、想明白、快行动、重结果,一张蓝图干到底。把改革发展作为攻坚克难的关键抓手,将规划目标分解到各年度、分解到各企业。经中期评估,主要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优化布局结构,加快重组整合
制定全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意见,统筹驻琼央企、省属企业、市县国企三方力量,全省国企一盘棋,各展所长,协调共进。产业引领方面,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在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商业航天、通用航空、天然橡胶等领域集中发力;基建支撑方面,围绕“水、电、光、路、气”基础设施,重点突出水、路等投资建设运营;民生保障领域,重点聚焦保障房、粮油储备、食盐等民生产业,绘制省属企业布局“一张图”。
构建“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龙头产业集团+专业化特色企业”的企业新格局,在合并同类项基础上,加快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重点支持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推动组建或重组了海南省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海南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控股整合省盐业集团。
一批省属企业跨越式发展势头良好。海南控股确立“重大战略投资平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自贸港新兴产业生力军”三大发展定位,并购、整合或组建了中航三鑫、海航机场、海南盐业等。海南农垦定位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链长和天然橡胶国家队,收购整合中化合盛农业、海南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海南旅投组建后,聚焦“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投资发展运营商”定位,发展离岛免税购物、旅游服务、酒店等业务,营业规模达到组建前的6倍。省金城安居集团破解土地变性、人员安置、规划调整等难题,走出一条盘活国企存量土地的路子,成为全省最大专业保障房公司。海南联合通过改造增资,成为全省最大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和利润大户。海南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实施“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模式,去年以来新增订单超过280亿元。
突出结果导向,拓宽实施路径
强化主责主业投资。制定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办法。按照“投资决定未来发展,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重点围绕安居房、“六水共治”、封关运作、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新能源等领域,提高项目谋划、前瞻性布局、产业实施等能力。投资建设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迈湾水利枢纽、美兰机场二期、海南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将有限的国有资本聚焦高科技企业,投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基地、航芯半导体、海底数据中心等破局性、引擎式的旗舰项目。2023年,省属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是2019年的3倍。
开展战略并购与合作。一是开展针对性并购。海南控股整合原海航集团机场板块,成立省机场集团,2023年旗下11家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28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海南旅投收购俄贤岭热带雨林景区。二是深化央地合作。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航材支持下,中国通航划转海南省,整合海南金林并落户三亚。三是引导抱团发展,推动省属企业以股权运作为纽带,通过土地集中、资金协同、项目共建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取暖,谋划安居房1.8万套、总投资163亿元。
推动国有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省属企业共有土地资源960万亩,绝大部分是划拨农用地、林地或工业用地,未实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成功将土地资源价值显性化,并实现部分城市土地变性开发利用。联合省资规厅制定《垦地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资本化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入选项目40%土地资本化股权划归市县,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成功把农垦土地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资本优势,并即将在其他省属企业中推广。
争当基础建设主力军。2020年以来,积极主动担当,持续推动组建省交通集团、水投集团等,成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体,解决“一块钱当一块钱用”的问题,把沉淀资产转化为企业资产,企业通过实施市场化融资、商业化运行,撬动社会资本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难题。
优质板块打通直接融资通道。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提升信用等级,海南控股、海南农垦、海南交投等企业信用等级提升到AAA级。通过发行境内外债券、上市公司定增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近100亿元。下一步,将推动海控能源、省设计院、海兰寰宇等企业IPO上市,抓紧储备一批可上市资源,结合省属企业主业发展需要,谋划推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打造企业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平台。改组省国企改革基金,精准直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实施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2022年,完成移交19家签约单位270家企业,涉及总资产306.64亿元,特别是与交通、地质、林业等单位达成共识,解决了经营性国有资产游离国资监管之外的问题。集中监管的企业,经过清产核资后,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分批注入相关企业或组建集团,其他企业交由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整合处置。
改革激发动力,管理防控风险
深入实施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为重点,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全面启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持续完善权责清单,动态优化授权事项,出台董事会授权办法和经理层工作指引,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国有资产条例》,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在考核激励、选人用人、竞争中性、信息公开、集中监管、容错纠错等方面实现创新。在省国资委层面和省属企业层面同时上线资金监管系统、建设财务共享云平台,推动国资财务资源实现共享化、精细化、协同化一体化管理。
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围绕建立市场化机制,健全企业经营者市场化选聘机制。加大省属企业领导班子调整使用力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工作能力业绩,落实企业负责人能上能下的改革举措。8家省属企业11个高管岗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实施“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由企业揭榜竞标。强化业绩考核刚性兑现,三年来共有8家、4家企业分别被考核为C级、D级。实行全员绩效考核,一岗一薪、易岗易薪,24家省属企业开展收入分配改革试点。
切实防范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企业投资、债务、金融业务、境外经营、安全环保稳定等领域风险,出台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深入开展托管企业清理,盘出一批存量资产。加强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全面推进亏损企业扭亏,加快清理“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排查违规开展表外业务、融资性贸易等行为。
下一步,海南国资国企将坚持党建引领,对标先进,锚定跨越式发展目标,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更多国资力量。
(作者系海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