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沈从文的传记,颇受感动。
1922年,沈从文只身来到北京,打算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不过,当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依旧没有被录取。无奈之下,沈从文只能选择在北京大学当一名旁听生。
当时的沈从文,由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再加上买书花去了一大部分费用,眼看带的盘缠越来越少,为了节约开支,沈从文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晚上他也不敢住旅馆,虽然最便宜的旅馆只要两元钱,但为了省下这几元钱,沈从文宁愿露宿在一家旅馆后门旁一间亭子的长凳上。
刚开始,天气没有那么冷,沈从文晚上睡觉时,身上不用盖毯子也可度过一晚。但一段时间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晚上再睡在亭子的长凳上,他冻得直打哆嗦。当初来北京时,沈从文并没有随身携带铺盖。思前想后,他打算去附近的村子里借一条毯子御寒。
沈从文走进村里后,却一时拿不定主意该去哪一家借。他来来回回走了十几分钟,忽然发现一户人家窗前的绳子上,挂着几件刚洗过的小孩的衣服。沈从文心想,有小孩子的家庭,想必都会多准备几条毯子,也许会答应自己的请求吧。
于是,他鼓起勇气,敲响了那户人家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女人,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两三岁的小男孩。显然,那些挂在绳子上的衣服,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小男孩的。沈从文不好意思地向女人表达了自己的来意,最后怕对方不相信,又连连保证,等自己有了钱,一定会买一条新的毛毯还给她。
女人听后,热情地对沈从文说:“只是一条毛毯而已,用不着这样客气,也根本不用还,只要能帮助到你就好。其实在这里,不管你敲开哪一户人家的房门,只要他们能做到,相信一定也会帮你的。”听了女人的话后,沈从文内心充满了感动。那天晚上,当沈从文把那条毛毯盖在身上时,顿时觉得全身上下暖和了许多。
后来,沈从文还是买了一条新的毛毯还给了那位女子。一件普通的小事,却让身在异乡的沈从文真切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