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年会“供应链与亚洲制造”分会上,嘉宾畅谈亚洲制造业的机遇与未来。 |
|
2004年会
亚洲制造:
合理竞争实现双赢
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亚洲制造”风行世界,最早是日本,接着是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亚洲“四小龙”,然后是东盟和中国内地。
中国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吸引着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近年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较大规模。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有一部分外商是直接从东南亚转移到中国来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吸引外资及制成品出口方面已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亚洲制造”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成为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举办的“供应链与亚洲制造”分会场会议的热门话题。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表示,现在许多大的跨国公司都在优化和整合供应链,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宏观上,各国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合适位置,以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
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竞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卡洛斯·马格里诺认为,遍布全球的供应链,把各个单独的国家和企业通过不同等级的生产分工联在一起,各个国家和企业在各自合适的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合理竞争和共赢。
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董事局成员玛里·庞格苏则提出,全球供应链的出现,目的在于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适应不同客户群的要求,还出现了产品外包和服务外包。这是一个良机,不仅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有利,可以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亚洲金融合作:
迈向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加强亚洲金融合作,是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机制、抵御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领域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在海南博鳌探讨亚洲的金融业发展状况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与会6位演讲者都提到,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的货币危机,使大多数东亚经济的货币和资产价值跌落了30%-40%,从而导致亚洲金融危机。东亚地区的诸多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
危机催生合作共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维护亚洲的金融稳定,强化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成为东亚国家保持金融市场稳定、防止金融危机再度发生的有效途径。
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近年来以区域一体化为方向的合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10+3”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东盟和日本、东盟和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展,成为亚洲国家和地区间加强金融合作的催化剂。《清迈协议》的签订和亚洲债券基金的设立,使亚洲金融合作掀开新篇章。
与会者认为,尽管亚洲在金融合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亚洲还必须做更多的工作。亚洲要居安思危,在每个经济周期中,都需要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止今后再出现亚洲金融危机。
与会者表示,用亚洲的智慧和合作精神推动亚洲金融合作,必将促进亚洲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亚洲文化:
以文化交流促经济交流
在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文化交流和合作”圆桌会议上,与会演讲嘉宾建言,亚洲各国文化丰富璀璨,要积极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合作,进而以文化交流促进各国经济交流,共同打造一个共赢的亚洲。
著名导演、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唐季礼认为,在发展亚洲的影视文化产业进程中,中国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开放、开发优势,给予亚洲各国一个条件优越的影视产业投资市场。他建议在中国成立一个亚洲影视联盟发展区。具体措施包括在区内共同参与建设最先进的大型影视制作基地,逐步形成亚太影视文化主题公园;发展亚太影视博览会,提供展示、交流和发行平台;建立数码、双语影视人才培训中心;提供海关关税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资本来区内投资;开发影视文化产业的延伸产业的生产。
中国的书法和京剧,印度电影和瑜珈,韩国和日本的舞蹈……与会发言代表从文艺、宗教信仰、体育等各方面,畅谈了亚洲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丰富璀璨的文化,畅谈了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对增进各国和平友好、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