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4月23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亚洲3G的产业机会及合作”分会场。
|
|
2005年会
论坛2004年年会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提出,希望博鳌亚洲论坛能够传达亚洲的声音。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也提出,亚洲的声音应该更清晰、更响亮。
亚洲的声音该如何发出?为此,博鳌亚洲论坛于2004年底成立了研究院,研究院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发布第一份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
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联手世界银行的专家完成,在2005年论坛年会期间首次发布。
2005年度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亚洲的崛起
报告认为亚洲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坚力量。大多数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世界经济总量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幅度,1986年至1995年和1996年至2005年发达国家经济年增长率分别平均为3%和2.8%,亚洲新兴经济体(NIEs)同期分别是8.1%和4.3%。而以中国为首的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则是7.7%和6.6%。
报告认为,亚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1990年至2003年期间,亚洲经济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23.8%上升到29.4%。但是这一发展在亚洲内部并不是普遍的,亚洲在国际贸易比重中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包括中国、东盟(老六国)、新兴工业经济体和其他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东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从1985年的9%增加到2001年的19%。
亚洲贸易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区域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其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其全球贸易增长的速度,在1985年到2001年期间,东亚地区区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比重增长了3倍,达到6.5%,区域内贸易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增加到35%,在这一期间,东亚国家贸易中有大约11%转向到区域内贸易,其中主要的推动者是中国、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约80%的区域内贸易额集中在这五个主要市场。
亚洲贸易发展形势
报告指出,通过对区域内贸易增长的原因和贸易流向的分析,发现东盟以及亚洲地区其他的自由贸易安排对于亚洲区域内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这表明亚洲的地区主义是植根于多边贸易框架之中的,是由广泛的市场准入和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而受益于优惠的区域贸易安排。
报告认为,虽然亚洲的区域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高达13%(2003年),仅次于欧盟,但同欧盟不同,亚洲区域内贸易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非区域贸易安排。尤其在东亚,其主要产品的出口在区域内和非区域内贸易中增长的比例是一致的。
国际直接投资
对贸易增长的重要性
报告分析指出,在过去的31年中,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限制货物、服务、资金和人员流动方面的政策和技术壁垒正在逐步消失。投资地点的选择和国际产业链的布局使得全球性的投入可以变成全球性的市场。也就说,如果决定了地点,贸易和投资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中国和亚洲经济的
相互依赖性分析
报告认为,中国同东亚国家的贸易密集度很高,超过了国际贸易中类似邻国和相邻经济体之间的密度。由于外资的进入,中国的出口结构发生变化,也导致了对原料和零部件进口的增加。导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之一是加工贸易需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同时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原因之一。还有,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带动效益。尤其是对东亚国家和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本地区一个重要的市场,1995年至2003年间,中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增长十分迅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亚洲的崛起产生了推动作用。相反,如果中国经济减速,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